5月25日下午,信息学院A310会议室邀请了信息学院兼职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革建老师,举行了一场生动活跃的“课堂提质与隐性课程思政的思考”讲座研讨会。信息学院院长潘瑞芳,信息学院副院长蔡金亚、赵永晖列席会议,新媒体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全体专任教师参加学习研讨。
丁革建从两节课的感观与建议、高校在做的课程思政、智能时代的德育困境与出路和隐性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地分解与讲述。
关于两节课的感观与建议,丁革建提到:“机房实践类的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教室理论类的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丁革建分别用“分组结对帮扶”,“作业纸/学习任务单”两种教学模式给予解决。
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诚信尽责、科学思维、工程素养、创新意识、意志品格、理想塑造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有模式创建法、分类建设法、红色资源法、教学设计法、显性引导法、隐形融入法、信息技术法、行走课堂法、思政认定法、人才评价法等。
智能时代的德育困境与出路讲座中,从智能时代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的变化与价值观的形成,哪些变了?进行切题,引用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讲话案例进行剖析出智能时代德育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
隐性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引用了北师大郭华教授深度学习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是一切优秀思想和实践的提炼、总结和普及,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实践模型。
围绕核心素养,提质增效。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