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批老师:
危难时刻,不顾亲人,先救学生
在四川大地震中,许多老师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学生的战斗中去。他们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和亲人,而是先救学生。他们没有工具,就用手扒、用肩扛。纵然是堆积如山的废墟,也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条生命的通道。“孩子别怕,老师来救你了",“孩子,别怕!天塌了,有老师为你们撑起来!”在学生眼中,此刻的老师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勇敢、最值得信任人。有老师在,就有生的希望。老师们一面喊着,一面忍着身体、心中的伤痛,扒啊,挖啊,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快救孩子,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
连蓉:救下13名学生,自己女儿却成孤儿
连蓉,28岁,映秀小学四年级美术老师。地震发生时,连蓉正在二楼的教室里上课,她临危不惧,先后数次把惊吓过度的孩子们抱下楼。当她再度进人教室救护学生的时候,教学楼垮塌了,她和几名来不及逃生的学生被废墟吞噬。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里,连老师一共救下了1 3名学生。5月1 4,在教学楼北侧的废墟中,救援人员找到了连蓉。她已经变形的身体,还紧紧护着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已经随连老师去了,而另一个还有呼吸。
连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在这次大地震中,一切都破碎了。连蓉的独生女儿都雯欣,今年才一岁半,地震时幸免于难。原本只会叫妈妈和爸爸的孩子,在救援现场一直哭喊着:“救妈妈!救妈妈!”。丈夫都鹏祥是一名公安干警,地震时在单位上班,震后一直没有音讯。母亲杨云芬,在废墟里被层层的水泥板压住,为了一岁半大的孙女,她努力撑了四天。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营救活动一再失败。第四天上午,废墟下的老人放弃了求生的努力,她泪流满面地对救援人员说:“去救别人吧!”连蓉舍命救下13名学生,自己的女儿却成了孤儿。如果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么有一种爱更见伟大,更见无私,因为它超出了血缘之亲。
王福春:痛失妻女仍然坚守岗位
王福春是漩口中学的体育老师兼教务员,当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制作监考表。突然电脑开始剧烈晃动,他感觉到是地震发生了,赶快跑至一楼,王福春发现地已经塌陷了。他和同事跌跌撞撞跑到教学楼前,这时候教学楼已经塌陷了,粉尘吞噬了半个校园,学生们尖叫着,哭喊善……王福舂奋不顾身地冲上教学楼,他一口气几个来回,救出五名学生。这时,王福春猛然想起妻子和女儿,心头一阵紧缩。他女儿在附近幼儿园上学,妻子是漩口小学的音乐老师。他慌忙跑向幼儿园,远远就看见幼儿园教室已经倒塌。冲到跟前,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废墟里面到处都是孩子的哭喊声。他一边用双手奋力地扒废墟,一边呼喊着女儿的名字:“丫丫,丫丫,你在哪里啊?”然而,里面的孩子太多了,听不出哪个是女儿的声音。他顾不得许多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女儿,救出一个是一个。他也记不清到底救出了多少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是他的女儿。最后,他终于在废墟中扒出了自己的女儿,可是太迟了——孩子的脸完全变青了,身体冰凉,来到这个世界才三年半的孩子就这样走了。
王福春用女儿的小铺盖给她盖得紧紧的,背在背上。那一刻,王福春没有眼泪,悲伤已经让他木然了。放好尸体,他又赶紧往漩口小学跑去。震后的漩口小学让他惊呆了:整个校园成为一片废墟,妻子不知埋在何处。一天之内失去妻子和女儿,王福舂并没有被伤痛击倒。白天,他忙个不停,搭建帐篷、维持秩序、安抚学生……然而,到了晚上,想到了妻子和女儿的惨死,他就彻夜难眠。
5月16日,他和师生一起转移到了成都,灾难过去了,可是当初压抑的伤痛却时常爆发出来,“如果早一点去救女儿,也许她还能得救。”
周德祥:忍着悲痛指挥救援
周德祥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校长,他的妻子王冒妮是东汽培训学校的教师,女儿周文操是东汽中学的高三学生,再过25天,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周校长一直在一线:坚守在操场,安顿跑出来的学生。”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副主任罗健平说:“他不停地忙碌着,清点人数、安抚学生和家长、维持秩序、请求援助。他有条不紊地做这些事情,一直很镇定。”
13日凌晨,周德祥开始往外送学生,第一批学生七十佘人,安置在德阳体育馆。四点多钟,他又从德阳返回学校,将第二批一百二十余名学生送到德阳。在周德祥操劳学生安危的时候,他或许并不知道,女儿被埋在废墟里,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位乖乖女,很听话,很优秀,在全校文科学生中排名第一,公认是能考北大清华的苗子。
13日下午,东汽中学总务主任任志彦陪着周德祥来到培训学校的教学楼前,周德祥不停地向废墟里面喊话,也听到了里面微弱的回应,那就是他的妻子。尽管近在眼前,但是救援难度太大了,自己根本无能为力。
周德祥只得无奈地离开,将这里交给救援人员。他回转身,立即赶往东汽中学,随即召开全校行政会议,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学生搜救工作。13日晚上,下起了大雨,绵竹市气温下降。这边,周德祥还在为学生忙碌;那边,妻子还被埋在废墟里,气息越来越微弱。14日上午,周德祥的妻子再也没有声音了。
一边是学生,一边是至亲,这实在是难以取舍的选择。但我们的老师都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跑去抢救学生。在危难时刻,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作出“先学生,后家人”的抉择?是名利?不是,当然不是。与宝贵的生命相比,名利何足挂齿?
那又是什么呢?是职业精神,是教师这个神圣职业赋予了他们一种精神和力量。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行动中,党支部书记张定文顾不上被埋在废墟中的妻子,连续苦战了四天四夜。沉着机智的刘宁老师成功救出了5 9名学生,却眼睁睁看着自己女儿失去生命。
廖光明、王明辉夫妇,母亲遇难,儿子被埋在废墟中,但廖光明只在当晚10点钟赶去跪在母亲面前磕了三个头就又回到学校的救援现场,一直在包扎伤员的王明辉老师连给母亲磕头的时间都没有。
母亲、侄儿被埋于废墟内,蹇绍奇老师离他们仅有50米,但蹇绍奇只朝母亲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义无反顾地带领一百多名孩子急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请不要责怪老师们狠心啊,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呀!但此刻,他们的心中装着更多的孩子,班上的几十个学生,哪一个,都是他们的最爱;哪一个,他们都要照顾;哪一个,他们都要抢救;哪一个,他们都不想失去!一个和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孰轻孰重?牺牲小家,顾全大局,这就是朴实的北川中学人的风貌。像这样的老师还很多:不顾妻儿安危寻找学生的宋波老师;自己身负重伤,还不停呼喊、安抚伤员的蒋贤平老师;自己的孩子遇难,却还坚守在救人第一线的程玉宝老师……“大难临头,老师们,你们不怕吗”?“对教师而言,保护学生,是天赋的责任”。救援人员来了,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不停地给他们指明救援位置:“这里有我的娃,你们快来救”,“这里还有我的娃",“这里!”……“你怎么有这么多娃?”救援人员有些不解。“学生都是我的娃啊!”这一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生如子”——这绝非一句漂亮的空话。废墟上,老师们悲凉的呼唤和带血的双手,为师爱提供了永恒的注脚。
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灾难中,他们是英雄。那一瞬间,他们被定格为伟大的人、崇高的人。但是在平时,他们都是些极普通的老师,都是些非常平凡的人。他们同样在为人生的理想倾注热情,同样在为自自己的岗位尽心尽责,同样在为他们所爱的人默默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