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批老师:
绝望之中,带领学生走出死亡之地
在四川大地震中,许多老师在余震不断、乱石横飞的时候,坚定不移地带领学生们撤离危机四伏的生命孤岛。但天崩地裂,滑坡塌方,道路被阻,教师们硬是用双手在乱石中扒出一条通道,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终于把学生们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有的学生走不动了,教师们就背着走、抱着走;孩子们饿了,教师们想方设法搜寻食物,先让孩子们充饥;孩子们困了,教师们在大雨中撑着雨布,让孩子睡觉。这不仅是几只手在支撑着,而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敬业爱生的精神!
在操场上,惊魂未定的孩子们紧紧地聚拢在老师身边,老师们却清楚此时的处境:飞石,滑坡,塌方,山洪等死神依然环伺着死里逃生的孩子们。这里已经不是往日那个宁静、平和的家园,而是险象环生、杀机四伏的死亡之谷。坐等救援吧,可是,道路没有了,通讯中断了,山里的信息一点也传递不出去。况且,没有吃,没有避雨的地方,没有衣被,孩子们能熬多久?不行!必须立即把孩子们带走,哪怕就是背,也要把他们背出大山。震后不久,在彭州龙门山,在崇州鸡冠山,在北川陈家坝……在一个个生命的“孤岛”上,幸存的师生们几乎在同一时间作出了一个决定——撤离,撤出给他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大山,撤向平原,撤向城市。没有约定,没有商量,在四川震区的不同地点、不同学校,开始了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师生大撤离、大行军。一路风雨,一路艰险,一路都是爱的故事。
漩口中学高一(1)班班主任蔡银洪,班上一共有43名学生,其中3人在地震中失踪。震后,他随同学校带领班上剩余的40名学生到渔子溪山上安营扎寨。转移到山上后,灰蒙蒙的天上开始下雨了,余震还不时地晃动着大地。蔡银洪一边安慰学生,一边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首先要搭建能够遮风挡雨的帐篷!蔡银洪和一位同事冒险回到学校,从废墟中找出一块油布。回来后,组织学生搭建了一个帐篷。帐篷太小了,容不下40名学生。当天晚上,蔡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在这顶帐篷里站着避雨,通宵未眠。第二天早上,他带着学生在山上挖洋芋和野菜,靠着这些自力更生得来的食物,学生在山上坚守了三天。
在地震中,北川县陈家坝初级中学、陈家坝小学和陈家坝幼儿园遭到重创,校园损毁严重。然而这些学校的教师们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所吓倒,他们沉着冷静,将学生安危放在第一位,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拖着困顿劳累的身体,带领近千名幸存的学生,历时四十余小时,成功实现一百多公里的安全大转移。没有让一个孩子掉队、走散,其中陈家坝小学八百多名师生在这场地震灾难中竟然无一死亡,堪称奇迹。
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在余震不断、惊魂未定的情况下,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上学。于是帐篷学校出现了,临时辅导班出现了,几千名学生在异地的安全地区得到了安置。教师们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敬业爱生!
在这场可怕的大灾难中,无数的师生倒下了,无数的生命不在了,但是有一种东西,一种平凡日子里似乎感觉不明显的东西,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一种刻骨铭心的东西,正在我们的人民教师心中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展露着,那就是师爱!沉甸甸的师爱!就像学校里奇迹般屹立着的迎风招展的红旗一样,大灾中巍然挺立,大灾中更显亮丽!师魂绚丽如虹,师爱感天动地,师德更显风采,师责重于泰山。
没有人要求他们在灾难中先救学生,没有人要求他们为绝境中的学生寻找生路,更没有人要求他们为救学生牺牲自已的生命。但是,这些他们都做到了:生死关头,他们以命换命地抢救学生;危急时刻,他们为救学生舍弃亲人;逃生路上,他们与学生手拉手,不离不弃。他们中的许多人,我们甚至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 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平凡的是他们,伟大的也是他们!
他们平凡如同大海之中的水滴,他们伟大如同高山之巅的丰碑!